关于润滑油中的增粘剂和降凝剂介绍
说降凝剂之前,先来预热一下。粘度,倾点,是任何润滑油品最基本的两个理化性能指标。说起粘度,它是衡量润滑油品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油品在高温工况下摩擦部件润滑介质的保持和低温条件下摩擦副的供油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摩擦副的摩擦磨损和使用寿命。在内燃机油中,机油压力也是与内燃机油粘度相关的最直观的性能表现。
我们通常把100℃运动粘度、低温动力粘度、低温泵送温度、高温高剪切粘度、多级内燃机油的剪切稳定性和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值等,与粘度相关的使用性能指标,作为评价内燃机油质量的基本依据。
倾点,通常情况下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凝点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油面不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都以℃表示。
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不是十分准确,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一般情况下认为有2-3℃的差别。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则是倾点。
与倾点、凝点相关的,还有一个浊点。相对来说,浊点与油中的固体石蜡有关,倾点则与其中的蜡的含量和晶型有关。因此,润滑油基础油的不同,类型的差别,精制深度的不同,都对降凝剂的选用有所影响。
增粘降凝剂,基本是高分子化合物在油品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它对油品的高低温流变性、高温沉积物的形成、过滤性能、汽车尾气的排放、节能产品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增粘降凝剂给予足够的重视。